茶 具_
发布时间:2024-01-09 20:20:28

  紫砂壶产自江苏宜兴蜀山一带,紫砂茶具的工艺技术是在东汉烧制陶器的“圈泥”法和制锡手工业的的“镶身”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。最初兴于北宋,质地较粗,造型多为传统实用器皿,体型大,其中壶类多用于煮水或煮茶用。明清时期为紫砂茶具的兴旺期,第一位有明文记载的制壶专家是明代金沙寺一位僧人,他首创阳羡沙壶。此僧佚名,只知其性情“闲静有致”。所以,紫砂壶一入世便与禅结合起来。其后,出现了供春,供春是真正的紫砂壶的鼻祖。此人原是文人吴颐的书僮,其艺术构思受吴影响,他制壶期间又常住金沙寺中,所以又受释家影响,其本人还带着劳动者的泥土气息。这多种因素,形成他质朴、典雅的艺术风格。他的作品无论色泽、形态皆取法自然。一把供春小壶,如老瓜红熟,蒂将落而古蔓存;或如虬根老皮,变化万千,饱含韵致。清代名匠辈出,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工艺渐趋精细。

  施青釉的瓷器称称青瓷或青釉瓷。始于晋代,成熟于东汉时期,至唐代中期以前,青瓷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要品类。浙江越窑生产的瓷器质量最佳,其胎色灰,质地致密,釉色均匀。南宋中期后,浙江龙泉窑烧造的粉青、梅子青瓷器达到青瓷釉烧造的最高水平。

  浙江龙泉哥窑所产的翠玉般的青瓷茶具胎薄质坚,釉层饱满、色泽静穆、雅丽大方,被后代茶人誉为“瓷器之花”。弟窑所产的瓷器造型优美、胎骨厚实、釉色青翠、光润纯洁,其中粉青茶具酷似美玉,梅子青茶具宛如翡翠,都是难得的瑰宝。

 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这是说一般劳动工作。茶艺是一种物质活动,更是精神艺术活动,器具则更重要讲究,不仅要好使好用,而且要有条有理,有美感。所以,早在《茶经》中,陆羽便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、品饮的二十四器。而现代日常饮茶,最普遍的是一只茶杯,或者再有一把茶壶就可以了,即使潮汕、闽南一带流行的工夫茶也不过是:玉书碨(水壶)、风炉(火炉)、孟臣罐(茶壶)、若琛瓯(茶盏)四种。其实在用器的过程,也是在享受制汤、造华的过程。陆羽当时便说:“二十四器必备”是指正式茶宴,至于三五友人,偶以茶自娱,可据情简化。

  明、清时代废团茶,im电竞散茶大兴,烹煮过程简化,烹茶器皿亦随之简化。所用茶盏多为白瓷和青花瓷。由于中国瓷器到明代有一个高度发展,壶具不但造型美,花色、质地、釉彩、窑品高下也更为讲究,茶器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。明、清茶具最为后人称道的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制茶壶、茶盏的创制和普及。

  采用当地含铁粘土质粉砂岩为紫砂陶原料,黏中带砂,柔中见刚,富有韧性,颜色鲜艳。有紫色的砂泥,奶色的白泥,橘色的黄泥,黛色的绿泥……斑斑斓斓,被誉为“五色土”。宜兴出产的陶土按其颜色、产地不同,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、东山甲泥、瓦窑甲泥、西山嫩泥、蜀山泥等。甲泥是深藏在地层里的一种页岩,未经风化,也叫石骨。嫩泥是接近地层里的一种黏土。它们质性有软硬、韧脆、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。各种陶器根据大小、厚薄、曲直之异,用泥也各有区别。白泥、黄泥、绿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。其他各种陶土均需混合作用,方能获得良好的窑业性能。其配合量随制品的种类、性质和形状大小而异。

  施白釉的瓷器称白瓷或白釉瓷。初见于北朝后期,由青釉瓷发展而来,胎质洁白,釉色纯净。早在两代就“假玉器”之称,唐代时由于饮茶之风大盛,各地先后涌现出一些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。如官、im电竞定、汝、钧等地烧造的大量青花、白瓷茶盏,造型各异,刻花印花,争奇斗胜,都体现在饮茶艺术对茶具穷极工巧的要求。

茶具_

  陶制茶具是用粘土烧制的饮茶用具,根据粘土所含金属氧化物百分比的不同,以及烧成环境与条件的差异,可呈现红、褐、黑、白、灰、青、黄等不同颜色。其成形最早用捏塑法,再用泥条盘筑法,特殊器形用模制法,后用轮制成型法。

  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陶器,烧制温度只有600-800,陶质粗糙松散。到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世纪,烧制温度已达1000,生产出有图案花纹装饰的彩陶。商代,烧制温度已达1100,生产出胎质较细洁的印纹硬陶。战国时期盛行彩绘陶。汉代创制铅釉陶,为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打下基础。晋代杜育《赋》“器择陶拣,出自东瓯”,首次记载了陶茶具。唐代,经陆羽倡导,茶具逐渐从酒器中完全分离出来。北宋时,江苏宜兴采用紫砂泥烧成紫砂陶器,使陶茶具的发展走向高峰。

  紫砂壶所用的原料统称为紫砂泥,其原泥分为紫泥、红泥和绿泥三种,地质特征及成因基本与甲泥一致。质地细腻柔韧,可塑性很强,渗透性良好,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。与它同类的还有大红泥、乌泥、白泥、本山绿泥和墨绿泥。这些陶土都深藏于岩石层下,杂于夹泥之中。出矿时呈岩石质块状,经过摊场风化,成为豆粒颗状,再经细磨,通过每平方厘米200多孔眼的罗绢钢丝筛筛下粉末,加15%的水拌成生泥块,再经多次捶打,使泥料压缩黏韧,就成了可以用来制坯的紫砂泥。

  饮茶进入品饮艺术的唐、宋时代,人们不仅开始讲究起茶叶本身的形式美和色、香、味、形四者俱佳,也开始讲究茶具的完备、精巧,乃至茶具本身的艺术美,以增加人们的感官享受,达到心地的调适和和谐。而宋代因斗茶的出现,饮茶器具也更加讲究,不仅讲究它的功用,外观,造型,它的质地也由或陶或瓷发展为或金或银或玉,相沿成风,日趋奢侈。

  河北的邢窑,唐代名窑,以烧白瓷著称。其瓷器胎薄,玉壁底,色泽纯洁,造型轻巧精美。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质地光润,白里泛青,im电竞雅致悦目而异军突起,质压群雄,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瓷都。

  施黑釉的瓷器称黑瓷或黑釉瓷。初见于东汉时期。著名的窑有浙江德清窑、福建的建窑等。“建盏”是黑釉瓷中的佼佼者,“建”是指产地,宋时主要出在建州(今福建建阳)。建盏的造型底径和盏面口径的比例相差较大,盏壁外撇的角度大茶具,有人把它比喻为翻转过来的斗笠形,胎体厚,能较长时间保持茶汤的温度。因为当地瓷土含铁较多,建盏在烧制过程中铁质发生胶合作用并浮出黑釉表面,冷却时发生晶化,变成极细的结晶,这种结晶呈紫、蓝、黄、暗绿等色,并放射出点点光辉,在强光和暗光中都有闪烁变化。通过窑变,能变化出美丽各异花纹。